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661.
乌鲁木齐市晴天太阳辐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乌鲁木齐市1976年以来晴天条件下的太阳总辐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差,分析太阳总辐射的变化和主要影响因子。分析得出:冬季太阳总辐射减少量最多,夏季最少,且各月减少量的变化与采暖期煤烟型污染物的释放有很好的对应关系。4—9月减少量约10%,3月和10月为15%左右,2月和11月为25%左右,1月和12月达到高峰为35%左右;采暖期晴天太阳总辐射30%的减少量中有20%是由煤烟型污染物影响造成的,10%是由常年不变的污染源和大气共同作用造成的;年太阳总辐射减少量与冬半年(采暖期)太阳总辐射减少量的变化趋势和波动是完全一致的,1976年至1998年是上升的趋势,1998年后是下降的趋势;该市近几年煤烟型污染物变化趋势与太阳辐射减少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62.
场地分类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的场地分类方法并指出其中的不足。根据对大量的实际场地的理论计算,发现场地传递函数的幅值谱有一定的规律性,以此为根据提出了一种新的场地分类方法,为场地分类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63.
通过对琵琶沟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物化探特征、矿床成因及成矿特点的分析,并借鉴国内同类矿床成功找矿经验,认为琵琶沟金矿KI矿体向深部仍有较大延伸、KⅡ矿体为一盲矿体前缘部位,在琵琶沟隐爆角砾岩筒深部仍有较好找矿前景.在矿区外围及边部特定部位也是寻找以Au为主的Cu、Mo等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64.
云南宾川小龙潭矿区斑岩体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程海断裂带东侧,属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组成部分.本文对矿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由二长花岗斑岩(MGP)和钾长花岗斑岩(KGP)组成,二者岩相学特征相似,空间上无明显分带关系,呈过渡渐变关系,具典型斑状结构.二长花岗斑岩和钾长花岗斑岩均具富碱、低钛和准铝质-弱过铝质特征,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富碱斑岩;二者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Ta、Nb、Ti,Zr,Hf),具有较高Sr含量和Sr/Y值,中等负Eu异常(δEu=0.39~0.78),表现出C型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二长花岗斑岩和钾长花岗斑岩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属同源岩浆演化产物.二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4.7±0.3 Ma,反映其形成于古近纪始新世,与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活动高峰期(45~30 Ma)吻合.综合研究表明,小龙潭矿区花岗斑岩属具C型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起源于底侵作用带来的幔源岩浆与石榴角闪岩相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混合岩浆,是印度-欧亚板块晚碰撞期力学性质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具备成矿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665.
为深入研究降雨条件下寒旱地区植物边坡与裸坡浅层位移及土压力特征,定量评价植物护坡效应,以位于西宁盆地的青海大学自建试验区为例,通过对柠条锦鸡儿边坡与裸坡开展原位模拟降雨试验,系统分析两种边坡浅层土体的土压力值及其水平、垂直方向上位移量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评价这两种类型边坡的稳定性。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降雨前后,柠条锦鸡儿边坡a层(边坡表层以下0~20 cm)、b层(边坡表层以下(20~40 cm)土体含水率增加幅度均较裸坡降低32.03 %、13.63 %,反映出模拟降雨过程中植物茎叶起到降雨截流作用;降雨后两种边坡平均土压力值均较降雨前略高,其中裸坡增加0.125 kPa,柠条锦鸡儿边坡增加0.129 kPa。降雨前后柠条锦鸡儿边坡在水平、垂直方向的平均位移量分别为0.031,0.027 cm,裸坡坡面的分别为0.196,0.158 cm,说明柠条锦鸡儿根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有效抑制坡面土体变形效果,达到了提高边坡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6.
The metasedimentary Lujiapuzi Formation crops out along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close to the Yan-Liao Rift. The age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form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Yan-Liao Rift are currently unclear. Here we present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and Hf isotopic and geochemical data for the Lujiapuzi Formation to constrain the timing of deposition, the provenance of the formation, and the regional stratigraphy relationship. Zircon U-Pb dating constrains the timing of deposition of the Lujiapuzi Formation to younger than 1780 Ma, and indicates that most grains were sourced from the Longgang Block and the Paleoproterozoic Liao-Ji Belt. 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a correlation of the regional stratigraphy reveal that much of the Lujiapuzi Formation is equivalent to the Tuanshanzi Formation in the Yan-Liao Rift; the lower section may represent the earliest sediments deposited within the Fanhe Basi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nd the findings of previous studies, we suggest that the base of the Changcheng System has an age of 1.80 Ga. Zircon Hf isotopic data indicate that the main period of crustal growth along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occurred at 3.2–2.5 Ga, with a peak at 2.9–2.7 Ga.  相似文献   
667.
Based on seawater immersion,drying-wetting cycles,carbonation and drying-wetting cycles for coral aggregate sea-water concrete(CASC)with different strength grades,the effect of carbonation and drying-wetting cycles on chloride diffusion be-havior of CASC i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e surface chloride concentration(Cs),free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Df)and time-dependent index(m)of CASC in the drying-wetting cycles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seawater immersion.The Df and m of CASC of carbonation and drying-wetting cycle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rying-wetting cycles.Carbonation increases the Df and m of CASC,which is against CASC to resist chloride corrosion.The corrosion possibility of CASC structures in different ex-posed areas is as follows:splash zone(carbonation and drying-wetting cycles)>tidal zone(drying-wetting cycles)>underwater zone(seawater immersion).Besides,the chloride diffusion rate of C65-CASC is 17.8%-63.4%higher than that of C65-ordinary aggre-gate concrete(OAC)in seawater immersion(underwater zone).Therefore,anti-corrosion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CASC structure in the ocean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668.
窦晨晨  谌丽  解扬洋  蒋雅卓 《地理研究》2022,41(4):1170-1182
教育资源分布的空间均衡关乎社会公平。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中小学等正规教育设施,对儿童教育辅导机构关注较少。随着教育培训现象越来越普遍,对城市空间功能和社会公平的影响日渐突出,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基于2018年北京儿童教育辅导机构POI数据,综合使用核密度、Moran's I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北京城市儿童教育辅导机构的空间集聚特征,并构建格网,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北京城市儿童教育辅导机构集聚分布在二环至五环内向北延伸的半环状集聚带上;学科类辅导机构在海淀区更集聚分布,艺体类则集聚分布在朝阳区;不同规模儿童教育辅导机构具有不同的空间集聚特征。北京城市儿童教育辅导机构的空间集聚分布是学区、同业集聚程度、房价、交通便捷程度、人口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学科、不同规模辅导机构集聚的主导因素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课外教育资源存在向重点学区、高级社区空间集聚的倾向,从而可能加剧教育资源的空间不均衡。  相似文献   
669.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认知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伯华  杨馥端  窦银娣 《地理研究》2022,41(5):1407-142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面临着严重的人地关系危机,对其进行有机更新显得尤为重要。立足于有机更新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特征,辨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理论认知,进而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路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 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问题困境归类为物质空间、文化空间与社会空间,提出以三生空间为空间载体、景观基因为文化核心、社会场域为基础脉络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认知。② 以更新优化物质空间、文化空间与社会空间为着力点,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物质-文化-社会”三维路径机制,包括物质空间更新:主导功能优化与三生空间重塑;文化空间更新:隐性基因修复与显性基因修补;社会空间更新:关系网络织补与社会秩序重构。以实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建立“多维度优化-多目标统筹”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与路径,以期为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提供科学参考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